LW

節氣養生丨北半球- 立春丨南半球 – 立秋

二零二三年二月四日至二月十九日是 北半球立春。包括香港、臺灣、英國、加拿大、美國。 南半球立秋。包括澳洲、紐西蘭。 圖一 圖二 二零二三年二月四日至二月十九日是 北半球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 「立春」養生宜忌 圖三 其它 穴位 圖四 二零二三年二月四日至二月十九日是 南半球立秋。包括澳洲、紐西蘭。 圖五 立秋 「立秋」養生宜忌 圖六 其它禁忌 穴位 圖七 作者:黃炳鴻 澳洲註冊中醫師 撰寫 圖文創作:雪梨黃師 黃醫館 二零二三年一月三十一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只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非醫療建議。使用網站內容不構成任何醫患關係。雖然已盡力確保這個網站上資料準確無誤,但並不對該等資料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如果用戶正在尋求醫療建議、診斷和治療,他們應該諮詢自己的醫療或保健提供者。對於用本網站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節氣養生丨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圖一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人通過觀察地球圍繞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中國古代氣候的劃分是依據鬥轉星移(先秦)、立杆測影(漢至清初)、太陽黃經(現在)發展演變列入農曆部分。 鬥轉星移劃分氣候(先秦) 中國古代人民,通過觀察北斗七星運行,認知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廿四節氣最初是依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制定。斗柄指向東南西北,代表春夏秋冬。正如《鶡冠子•環流》所說:「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以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位,從正東偏北的「寅位」開始,依次指向十二辰,作為確定月份的標準,稱為「十二月建」。斗柄順時針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或「攝提」。 圖二 立杆測影(漢至清初) 圭表是古代用來計時的工具。圭表由圭和表兩部分組成:圭是平放的有刻度的尺,表是直立的標杆,置於圭的兩端而且與圭垂直。 圖三 太陽黃經(現行) 清朝建立後,順治二年(1645年)頒行的《時憲歷》,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時憲歷》。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約365天5小時多。地球的公轉在地球上人看來就表現為太陽週年視運動,其運行線路稱為「黃道」。「黃經」就是黃道上的度量坐標「經度」,按天文學慣例,以春分點為起點自西向東度量,分360度。把360 度黃道分為二十四個等份,即每個等份相差黃經 15 度,亦稱為一個「節氣」。每「節氣」的「度數」均等、「時間」不均等。以春分為0度起點,即太陽垂直照射在赤道上。廿四個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時憲歷》劃分的節氣,始于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黃帝內經》中,黃帝問岐伯「何為氣?」岐伯當時很為難說:「此天帝秘之」。這是個上天的大秘密,是不允許告訴別人的。而黃帝一再追問,於是岐伯只好告訴他,「五日謂之候,三候為之氣」。「五日謂之候」的「候」就是物候的意思,也就是樹葉花果這些事物的變化,每五天會發生一個變化,為什麼是五天呢?大概跟五行相關。「三候謂之氣」就是隔三五一十五天就會有一次「氣」的轉化。本文為符合資格的產品提供免費送貨服務 Face mask 產品,或在線購買並立即在醫療部門的商店提貨 圖四 作者:黃炳鴻 澳洲註冊中醫師 撰寫 圖文創作:雪梨黃師 黃醫館 二零二三年二月二日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只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非醫療建議。使用網站內容不構成任何醫患關係。雖然已盡力確保這個網站上資料準確無誤,但並不對該等資料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如果用戶正在尋求醫療建議、診斷和治療,他們應該諮詢自己的醫療或保健提供者。對於用本網站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中醫係乜?

何謂中醫? 很多人講中醫係中國嘅醫學,西醫係西方嘅醫學。呢個地域概念係正確,用嚟分別醫術起中國發展而嚟,相比起醫學起西方發展而嚟,作出一個區別。但係,中國醫學係乜?很多人說中醫是打脈、睇下條脷、有時又好江湖術士咁,睇下面相、睇下手掌,咁就知道有乜病。所以俾人感覺好似有啲江湖術士嘅味道。在沒有發牌制度嘅時候,有一啲人混水摸魚扮中醫去呃錢,所以造成中醫俾人嘅感覺係良秀不齊。現在有發牌制度,至少可以規管不合資格嘅人不可成為中醫。其實以上嘅方法都是中醫診斷嘅方式之一。當明白度中醫嘅理論之後,就會明白到打脈、睇脷、睇面、睇掌係有幫助診斷疾病。 中醫並非江湖術士。 甲骨文 易 中醫理論背後的哲學 一「易經」 中醫理論受到中國哲學所影響,而中國哲學嘅源頭就是易經。 「易」是會意字。甲骨文「易」像「三點水」代表液體,傾注器皿之形態。本義是賜與。賜與是財物由一人轉移至另一人手中。引申為變更。《祕書》說:「日月爲易,象陰陽也 」。「易」為「日」「月」二字所組成。上面日為陽,下面「勿」為月為陰。有日出,就會有日落,然後有月出,又會有月落,日月交替成為一天,亦代表變化。 《易經》的「經」字是指經典的著作。「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例如,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 《易經》闡述「變」的「道理」。其最特殊的地方不是文字,而是符號圖像系統,其基本單位稱為爻,爻有兩種:「—」叫陽爻與「- -」叫陰爻。也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八卦,分別代表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或構成宇宙的八種成分。六十四卦的卦象去描述世間萬事萬物的變化,去推測事態的演變與未來的吉凶。東漢鄭玄《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如《詩經》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自然交替運行,這是「簡易」;簡單、容易,與困難、繁瑣相對,就是「大道至簡」。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例如,夏天日長夜短,冬天日短夜長;又例如,初一月缺,十五月圓。總是日出東方、日落西方,這是「不易」。就是不變。「不易」是指雖然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但其發展變化所遵循的法則和規律是不變的,這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是永恆不變的道理。 易經作為眾經之首,可以看得出中國哲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就是整體關聯,先由小及大,然後再由大及小,從兩個方面來進行思考和研究。因此中國人就有天人合一的觀念。天人合一是宇宙思維模式,構建了一個包括天、地、人、事、物等的完整的宇宙世界。它充分注意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的整體。 “爻”代表着陰陽氣化,由於““爻”之動而有卦之變,故“爻”是氣化的始祖。“ —”性剛屬陽,“ – -”性柔屬陰。萬物的性能即由這陰陽二氣演化而來。 中醫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氣。氣是一種生命能量。中醫相信氣沿著身體的通道(稱為經絡)流動,是保持一個人的精神、情感、心理和身體健康的平衡。身體健康的人,氣是暢通無阻的。但如果氣的流動不暢,或者太強或太弱,都會導致健康問題。所以中醫治療側重於恢復氣的正常流動,恢復人體陰陽的氣自然對立力量之間的平衡與和諧,達至身體健康。這篇文章提到了你最喜歡的 hats 以超低的價格。選擇當日送達、駕車送達或訂單提貨。 醫術就係治療有病嘅人,從而回覆身體正常運作。所以中醫同西醫都係面對同一個人體、同一個內臟、同一個疾病,只係治療方法的不同。因為佢哋用不同的醫學理論去認識人體生理正常運作同埋生病原因,導致不同嘅醫療方案。中醫著重氣嘅理論,西醫比較著重人體細胞嘅變化。 例如感冒,西醫嘅理論係病毒或者係感冒菌入侵人體,細胞產生病理變化,所產生嘅病。(1) 中醫嘅理論係人體受到邪氣影響,例如風邪、寒邪、熱邪、濕邪,以上都係氣嘅表現,從而產生感冒。 所以西醫醫治感冒時,佢哋會用病徵處理方法,例如發燒用退燒藥、咳嗽用止咳藥。中醫就會用去風、去寒、清熱、去濕嘅方法去治療,例如中藥、針灸、按摩等等。因為中醫是針對生病嘅原因,所以用中醫去治療感冒,會治療比較徹底、好得快、冇咁辛苦。 中西醫嘅分別 思維方式 中醫 西醫 人 人由氣所組成。 人體由器官組織、細胞、分子所構成。 哲學理論 以氣一元論基礎,加以意象思維方式去研究人體在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的生理和病理變化,著重氣的運動和變化;著重功能和整體變化; 以解剖實驗方法去研究人體的器官組織、細胞、分子的結構和功能,著眼點在於各種器官性改變。 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氣血津液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養生學說,治則理論 診病方法 強調醫生的主觀能動性,醫生所具有的經驗和智慧是正確診治疾病的決定性因素; 要求根據獲得的客觀事實和證據診治疾病,結果儀器設備的先進與否成為了臨床上的關鍵。 整體觀念,天人合一,人作為一個整體,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對人體嘅影響, 辨證論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治病 側重於恢復氣的正常流動。 則注重發展新藥。 治病手段 養生、音樂、運動、食療、中藥、針灸、按摩、鐵打、香療、書畫、寫字。 手術、藥物、物理治療、脊醫 中醫是重視人體生理、病理變化與自然之間密切相關性的科學。中醫學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臨床檢查方法,以探求病因、病性、病位。進一步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從而判斷邪正消長,最終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辯證論治為基本的中醫治療原則,選用「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不同的治療方法,使用中藥、針灸、跌打、按摩、推拿、撥罐、氣功和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的致中和狀態,病去而康復。 天人合一理論;陰陽五行理論;五運六氣理論;藏象理論;經絡理論;氣血津液理論;以及三焦氣化理論。 醫療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只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非醫療建議。使用網站內容不構成任何醫患關係。雖然已盡力確保這個網站上資料準確無誤,但並不對該等資料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如果用戶正在尋求醫療建議、診斷和治療,他們應該諮詢他們的醫療或保健提供者。對於用本網站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說文解字話中醫

好多朋友都認識「中醫」呢兩個字,但係對於深入研究呢兩個字又未一定好清楚。我會用六書輸造字嘅方法和說文解字去解釋「中」字和「醫」字。 何謂中? 甲骨文 「中」字是「指事」字。指事是六書造字其中一種方法。當沒有、或不方便用具體形象畫出來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大多數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礎上添加、減少筆劃或符號(1)。例如上下。「中」字在甲骨文,像旗桿,上下有旌旗和飄帶,旗桿正中豎立。《說文解字》曰:「中,內也。從口。丨,上下通。」 「中」字作為名詞,本來嘅意思意係中心,當中。中心喺指左面右面,上面下面,裡面外面,四方距離或兩端都喺相等的。古代嘅中國人認為自己喺所有國家嘅中心,所以稱自己為中國。在中醫嘅角度,「中」字可以代表健康的中心點,或者疾病嘅中心根源。 「中」字作為形容詞,是指合適,適當,不偏不倚。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 「中」字好似天秤,中字中間用一棟分開左右兩邊,兩邊係對稱的,正如天秤一樣,不偏不倚。如果天秤不平衡,導致天秤一邊向上,一邊向下,這樣就會產生問題。 中字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有中庸之道。代表一種人生處世的態度不偏不倚、中正、好的意思。在中醫嘅角度,凡事太多或太少、太高或太低都會產生疾病。例如血壓,血壓是當心臟收縮時將血液泵入動脈血管壁的壓力。血壓推動血液在體內運行,同時把氧氣和營養輸送到身體各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正常血壓為120mmHg[1]到 80mmHg(2)。 1,當收縮壓高於140mmHg,舒張壓高於90mmHg時,稱為高血壓(3)。高血壓的後遺症包括血管在腦部爆裂稱為中風、血管在心臟爆裂稱為冠心病、主血管爆裂稱為動脈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和血管在腎臟爆裂稱為腎衰竭等。 2,當收縮壓低於90mmHg時(4),稱為低血壓。低血壓的後遺症包括大腦和器官的血液不足,讓人感覺暈眩無力,若嚴重的話,將導致休克和死亡。 何謂醫? 「醫」字是「會意」字 。從殹,從酉。「會意」字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字組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新的意思。例如,男:從田從力,力則是耒「 」。表示手持木叉在田間耕作的人。本義為男子。 「醫」字,由三部分組成,即「醫」(ji1)、「殳」(syu4) 和「酉」(jau5)(5),該字又呈現出上下結構,上為「殹」,下為「酉」 在甲骨文「醫」 字寫作「  」 「 」。有人解釋是用「  」「勾」將「  」 「矢」從人體上挑出來,表示醫療。「 」字最初的意思當是盛箭的筐(hong1)子。《說文解字》曰:「医,盛弓弩矢器也。」也就是說「醫」的最初意思當為放箭的器物。後來,「匚」由筐子引申為區域之意,寓指軀體,「矢」碰觸到軀體,則會受到傷害。因此,該字又引申出「受到箭傷」之意。 甲骨文「殳」字寫作「 」。「殳」字形如右手舉工具之形。 「医」字與「殳」字組合。《說文解字》曰:「殹,從殳醫聲」,「殹,病聲」 。「殹」 當為形聲字。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形旁和聲旁。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6) 。「殹」引申為用敲打或者扣擊治療傷處之意。可能就是調藥時所用的木棒或者拍打、敲擊、推拿、點穴、按摩或針灸等方法。 小篆「醫」字寫作「 」。「酉」則是「酒」,《漢書·食貨志》曰:「酒,百藥之長。」也就是說「酒」是可以用來治病的,因此也就成為「醫」字的一部分。《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也有記載:「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鍼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7)因此,這裏也說明如果病在皮膚,可以用熱水沖涼方法去治理。如果病在臟腑,酒能使藥物發揮效果。 總然言之,「殹」一種解釋是裝箭的器具,另一種解釋是用勾將矢從人體上剔出。「殳」是手拿工具。「酉」有是裝液體的器皿。加起來,有人解釋,醫是對受傷者,拿工具,給藥物治療的人,稱作醫。   總結 從說文解字嚟睇,中醫係一種平衡醫學,健康為重心,會用敲打嘅方法包括針灸,按摩,刮沙,拔罐,湯藥來治療疾病的醫學。 醫療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只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非醫療建議。使用網站內容不構成任何醫患關係。雖然已盡力確保這個網站上資料準確無誤,但並不對該等資料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如果用戶正在尋求醫療建議、診斷和治療,他們應該諮詢他們的醫療或保健提供者。對於用本網站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Medical disclaimer The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for educational and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

說文解字話中醫 Read More »

Health consultation

Benefi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the view of holism, also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of seasonal and climatic changes on the human body. As such, we recommend clients to visit us for preventative measures and other health checks even when feeling well.

Moxibustion

Benefits Acupuncture is a very simple procedure administered by inserting very fine, sterile needles into the acupuncture points along the different meridians and pathways of ener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the view of holism, also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of seasonal and climatic changes on the human body. For example, in summer, Yang-Qi goes to the …

Moxibustion Read More »

Skin Scraping (Gua Sha)

Functions Side effects Indications Attention The skin scrapping is not suitable to use for everyone. It will be used for individual patient’s depending on their body system condition. Regular scraping, can play a role of preventive health care and also promotes Qi and activates blood, dissolves stasis, adjusts the Yin-Yang balance, relaxes muscle/ tendon and …

Skin Scraping (Gua Sha) Read More »

Cupping

Functions Side effects We are very experienced in providing different styles of cupping in a relaxing and clean environment. Styles of cupping How Does It Work? One form of cupping includes “bloodletting” where a pricking needle is used on a vein before the cup is applied over the site. Usually, 3-4 drops of blood are …

Cupping Read More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ype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aw herbs Generally, the strongest and most preferred method of administrating herbs to patients. They usually require cooking. Granulated herbs Concentrated herbal powders that are added to warm water. No Cooking required. Pills and Capsule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least strong, but also considered the most convenient. The pills are usually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Read More »

作針灸治療時,應注意那些事情呢?

治療前: 應診時,穿著寬鬆衣服。 饑餓、飽食、大渴、驚恐、憤怒、精神過度緊張、內急、激烈運動後,皆不宜針灸。切忌空腹或過度疲勞、嚴重失眠後立即進行針刺,以免虛弱氣逆暈針。 治療前,請先靜坐、休息五分鐘。使身體放鬆、情緒穩定,自然氣血暢通,療效更佳。 治療中: 針灸時,應保持自己最舒適的姿勢。身心都要保持輕鬆、自然、心平氣和。坐姿要端坐,切勿蹺腳。 治療中,身體應放鬆,不要隨便移動身體或改變姿勢,以免造成疼痛及危險。 治療中如有任何不適:如頭昏、噁心、出冷汗、心悸、口幹、眼前發花、呼吸短促困難等現象的話,這是暈針的前兆,請立即告訴醫護人員處理。 至於針灸時出現“酸、麻、脹、腫、電、蟻走”等感覺,稱為「針感」,乃屬正常現象,毋須擔心。 中風行動不便、老弱、傷殘、重病的患者,應由親友陪同,隨時照顧就診,以策安全。 治療後: 出針後,不要去揉針孔,以免造成瘀血或出血或感染。 針灸後,如有皮下出血或青腫瘀血等現象,勿需緊張,它會自行吸收或消失,也可以略用熱敷以加快吸收或消失。如仍感酸麻或有瘀青持續一、二天,不必過慮,數天后它會自行吸收、消失。 針刺後之部位若仍有酸、麻、腫、脹的遺針感,可能會留存好幾個小時,甚至一到二天,此乃正常現象,不必驚慌。 針灸屬於安全的物理療法,所以完成治療後可以照常洗澡、工作、勞動、運動。 每次針灸時間大約20至30分鐘。年輕力壯及急性損傷患者,療效進展較快;年老體衰及慢性病患者,通常須長期治療,每週至少以2-3次較為適當。 針灸除了止痛作用外還可治療多種病症,通常與內服藥共同搭配使用時可以加強療效,縮短療程。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遵循地的規律特性,地效法於天,天以道作為運行的依據,而道自然而然。 人生存在大地上,當然要服從“大地之法”;“地法天”,地要服從“天”。雖然,現代人認為古代落後,但是,可以認為古人認識到“大地”是服從“天”的,也是“周行而不殆”的,向日月星辰一樣,“週期性運動”的。既然,日月、星辰都是“週期性運動”,那麼“大地”為何不是運動的呢,不是周期性運動呢。所以,“地法天”,大概是這樣一個意思。天法道,既然日月星辰“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無一例外,那麼“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道”,就是天地萬物的“運動規律”,是天地萬物的“母親”,可以為天地母,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控制者”、“維持者”了。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