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丨北半球 – 夏至丨南半球 – 冬至

二零二三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七月七日是

北半球夏至。包括香港、臺灣、英國、加拿大、美國。

南半球冬至。包括澳洲、紐西蘭。

圖一

圖二

北半球夏至

  1.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是一整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黑夜最短的一天。是陽氣到達頂峰的日子。最熱的二十四節氣其實是大暑。
  2. 「夏」是熱的意思,「至」是極的意思,意味著陽氣極盛,過了這個極點,陽氣又開始潛藏。太陽北行的極致,最北端,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正所謂物極必反,過了夏至之後,陽氣漸消、陰氣漸長。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迴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
  3. 氣候特徵: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需水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
  4. 常見病例:以中醫角度來看,由於夏季對應的臟腑在於「心」,天熱容易讓交感神經亢奮,躁動不安,出現「心火旺盛」的表現。由於「心」主宰精神和調節血脈,夏至在外勞動如果沒有補充足夠水分,則血液變得更濃稠,身體循環不佳,將造成心臟血管等慢性疾病更嚴重,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的調節,天熱時易變得更不穩定。更容易接到熱痙攣、熱衰竭、熱中暑等熱傷害的病患。
  5. 養生法則:清心火,化濕,養心健脾為主。

夏至」養生宜忌

圖三

飲食

  1. 宜性平膳食:在中醫的五味(辛甘酸苦咸)對應不同的季節,而苦味就是對應夏天。苦味食物有清熱,降心火作用,同時苦味亦可祛濕。苦味食物的食物包括苦瓜、芥蘭、萵筍、生菜、蓮子、苦茶等。香港人喜好在夏天煲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比較傳統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而且夏天食物多調醋,少鹽、少姜、少蒜、味清淡,以粉面、瘦肉、青菜、瓜類等為主
  2. 多食苦味和酸味食物: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作用,如有「菜中君子」美稱的苦瓜,夏天常食能清熱祛濕。此外,盛夏出汗多,易丟失津液,應適當食些酸甘食物,例如,番茄、檸檬、葡萄、山楂、士多啤梨、菠蘿、芒果、奇異果等。

其它宜忌

  1. 午覺: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子覺」是以陰養陽。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
  2. 忌冰水澡:另外還有血管的問題。突如其來的爆冷爆熱,比方說勞動運動後突然一個沖頭而下的冰水澡,就著烈日呼嚕嚕灌下一大瓶冰水,都會讓我替你有點緊張。你若看過在劇烈溫差下爆掉的水管。
  3. 忌擾亂心神傷身。戒煩、戒急躁: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即「心靜自然涼」。聽慢音樂是一個調息的好方法。音樂中的音符也含有陰陽五行的元素,節奏快的音樂能增強體內陽氣、助人興奮的效果,舒緩音樂可以幫助呼吸慢下來,讓心臟得到休息。
  4. 三伏天灸,增強體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傳統中醫的重要養生原則,夏至後逐漸進入三伏天的階段,此時可以借助自然界旺盛的陽氣,進行天灸治療以增強體質,對於鼻敏感、哮喘、腸胃功能失調、容易感冒等虛寒性病症均有療效,建議接受天灸療法前先諮詢中醫師意見,以判斷體質狀態是否適合進行天灸。

穴位

  1. 陰郄穴「陰」,指手少陰心經;「郄」,孔隙。穴屬手少陰心經郄穴,故名。位於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按摩陰郄穴的作用與好處緩解心痛、胃出血、子宮內膜炎,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等疾病等。
  2. 大椎穴「椎」原指一種捶擊工具,後因形似而用稱脊椎骨。「胸椎」由12塊椎骨組成,最上面第一塊胸椎骨就叫做胸大椎,脊椎骨中以第七頸椎棘突隆起最高,所以稱之為「大椎」。大椎穴作為氣血運行中的重穴,是一大關隘,艾灸可保證此穴暢通,用於老年人項背畏寒,用腦過度引起的疲勞、頭脹、頭暈,伏案或低頭過度引起的項強不適、頸椎病,血管緊張性頭痛等。

圖四

二零二三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七月七日是

南半球冬至。包括澳洲、紐西蘭。

圖五

北半球冬至

  1. :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最短,但係溫度並不是最低。
  2.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備傳染迅速、致病率高的特點。季節性流感會引發較為難受的症狀,例如,高燒、咽痛等,體質弱的可能會誘發肺炎、心臟疾病等並發症,甚至是死亡。其對學齡前的孩童,需要留意耳鼻喉部併發症,例如,急性中耳炎、鼻竇炎、急性扁桃腺炎等的產生,此時疫苗接種就顯得非常重要。
  3. 冬至陽生,「秋冬養陰」、「養腎防寒」。

「冬至」養生宜忌

圖六

飲食

  1. 宜斂陰護陽,補腎禦寒:腎應冬,主藏,所以冬至養生宜以收斂陰氣、護陽溫腎為主,而黑色食物便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例如,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羊肉、牛肉等。
  2. 忌油炸、辛辣、刺激等:容易燥熱、上火的食物不宜多吃,以免擾動虛火。

其它

  1. 最佳進補時間:冬令進補時間的選擇需視乎體質,因人而異,否則可能適得其反。患有慢性疾病又屬於陽虛體質的人需長時間進補,可從立冬開始直至立春;體質一般而不需大補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進補。可適當食用羊肉、牛肉、海參、鮑魚等補益食品,但必須注意不宜過量,否則容易出現內熱或者腸胃積滯。
  2. 三九補一冬,一年無病痛。正如民間早就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而「三九」就是指冬至後的第9天、18天、27天,古人認為這三天寒氣最重,若能在此時適度調養,增強抵抗力,提升體內陽氣,便能達到「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目的。因此民眾在醫師評估下,使用「三九貼」的中藥(例如生薑、桂枝、白芥子)穴位貼敷療法,來輔助調養體質,對於治療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虛寒性疾病,例如鼻敏感、哮喘、腸胃功能失調等過敏體質問題,有一定治療效果,能夠改善病情,減少發作。
  3. 注意避寒邪:冬至養生首先要多著衣和避寒邪。日常宜選保暖性能好而又柔軟寬鬆的衣服,不宜穿得過緊,避免影響血液循環。此外,一定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通過合理的運動可升發體內的陽氣。
  4. 宜養心:進入冬季,有些人便會顯得意志消沉,這可能是患上了「季節性情緒病」,對身邊事物提不起興趣,還伴有嗜睡和易怒等,可堅持多曬太陽,還可以每天做簡單運動,讓心情舒緩下來,同時注意生活起居,按時休息,不做「夜貓」。
  5. 固密陽氣:冬天氣候寒冷,身體的陽氣宜處於收藏狀態。雖然運動可保暖,但不宜在戶外進行過於透支體力的運動,避免大量出汗,使陽氣外耗。保持良好心境,情緒穩定愉快,盡量避免動怒、急躁,情緒波動,都不利於陽氣收藏。

穴位

  1. 水泉穴「水泉」,指小便。腎司水液,穴屬足少陰之郄,與尿液排泄相關,故名。位於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谿直下1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按摩水泉穴的作用與好處緩解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陰挺、小便不利、目視昏花等,
  2. 陰陵泉穴:內側為「陰」,突起為「陵」,「泉」出于下。穴位於小腿內側(陰)脛骨內側髁(陵)之下,與陽陵泉相對,故名陰陵泉。在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中,與足三里穴相對。按摩陰陵泉穴的作用與好處有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等。

圖七

作者:黃炳鴻 澳洲註冊中醫師 撰寫

圖文創作:雪梨黃師 黃醫館

二零二三年二月二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只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非醫療建議。使用網站內容不構成任何醫患關係。雖然已盡力確保這個網站上資料準確無誤,但並不對該等資料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如果用戶正在尋求醫療建議、診斷和治療,他們應該諮詢自己的醫療或保健提供者。對於用本網站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