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丨北半球 – 清明丨南半球 – 寒露

二零二三年四月五日至四月二十日是

北半球清明。包括香港、臺灣、英國、加拿大、美國。

南半球寒露。包括澳洲、紐西蘭。

圖一

圖二

北半球清明

  1. :氣溫變暖,降雨增多,陽光明媚、草木萌動、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自然界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2. :因為季節交替、天氣潮濕,更增加過敏原濃度。例如,花粉熱、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季節性蕁麻疹、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頭痛、風濕、關節炎等。
  3. :養肝防風,補脾祛濕。

清明」養生宜忌

圖三

飲食

  1. :整體飲食清淡,最能滋補養肝,尤其是時令蔬菜,例如,綠豆芽、花椰菜、枝豆、韭菜、芹菜等。清明時要多喝水,及各種各樣的茶,包括菊花茶、綠茶、烏龍茶等。這些茶都能幫助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
  2. :清明時節,氣候較為乾燥,加上人體內肝火旺盛,內外相結合,就容易出現口乾、鼻乾等症狀;飲食方面,以平肝補腎潤肺為主,配合健脾祛濕的食物。潤肺果蔬例如,紅蘿蔔、白蘿蔔、蘋果、桃子等。也可以適量配一些補腎食物例如,花生、芝麻、枸杞等,來溫補。
  3. :中醫認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在飲食方面,宜減少食發物,「發物」是指容易引起「發炎」、「過敏」、「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的食物,例如,油炸類、辣椒、重口味調味料、加工食品、零食,例如,海魚、海蝦、海蟹、竹筍等。
  4. :從中醫角度而言,在飲食方面,應避開太燥熱、辛辣、油炸燒烤,及過於進補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辣椒、燒烤雞等。

其它宜忌

  1. 春季仍然有些日子是早晚溫差大的,且春天又是以風邪為主的季節,穿衣還是要特別注意防風,保暖,並且加強頭部、耳後,以及頸部保暖。
  2. 春分,乾燥的天氣,空氣中有比較多的煙塵和污染物質,對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都是很不利的。同時,這樣的空氣質量還會加重心臟病、肺病病情。
  3. :作息方面應該要早睡早起,不要做傷害陽氣的事,例如熬夜、生氣動怒等。同時,春天也是屬於養肝的季節,加上肝屬木,木頭燃燒生火,若沒有養好肝就容易上火。陽氣上升,肝火旺,容易出現肝陽上亢,引起焦燥不安、情緒起伏。也會造成,肝木克脾胃,
  4. 健脾祛濕: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多做戶外活動,祛濕。緩解濕氣導致身體出現頭重頭沉、犯睏、困重、浮腫、昏昏欲睡、胸悶、腹脹及大便溏瀉(大便稀薄)等徵狀。

穴位

  1. :小腿外側面為「陽」;腓骨頭突起處如「陵」;穴在其下方凹陷部,所以稱「泉」。此穴治療脂肪肝的要穴。主治脅肋痛,黃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腫痛,及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膝關節炎等。
  2. :「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別厚。大敦穴又是一個井穴,「井」是源頭的意思。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按揉大敦穴可以起到疏肝的作用,心情不好食不下飯的時候可以按一按,能起到很好的疏肝理氣作用

圖四

二零二三年四月五日至四月二十日是

南半球寒露。包括澳洲、紐西蘭。

寒露

  1.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寒露,是一年中氣温降得比較快的一段時間。時有冷空氣南下,晝夜温差較大。萬物隨寒氣增長而逐漸蕭落。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氣候變化表徵。
  2. :「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
  3. 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秋分」養生宜忌

圖六

飲食

  1. 宜多食「酸、甘、潤」少食辛溫發散之品:中醫學認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陰生津,秋季氣候乾燥,因此適宜多食酸、甘、潤之品,例如,雪梨、蜂蜜、甘蔗、牛奶、銀耳、百合、蓮子、核桃、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養陰、生津、潤燥,緩解人體乾燥症狀。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加體質。
  2. 宜多食滋陰潤燥的食品:例如,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食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3. 「朝鹽,晚蜜」:多喝水是除「秋燥」解「秋乏」之良方,但只飲白開水,讓人索然無味,最佳方法是「朝鹽,晚蜜」。早上喝點淡鹽水,可以引火歸元、降火利咽,晚上喝點蜜糖水,可以潤燥養陰、 滋養肺臟。這不僅補充水分,也是秋季養生、預防便秘、 抗衰延年的飲食良方。
  4. 四季脾旺不受邪:夏季人們常進冷食,影響脾胃功能下降,因此,進補前要先調理脾胃,茯苓、芡實、山藥、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其它

  1. 寒露腳不露: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就是告誡人們寒露氣候已經從涼轉寒,早晚溫差非常大,要注重保暖,及時增減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腳,以防「寒從足生」,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
  2. 防秋凍受涼,勤泡腳養腎:隨著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會出現手腳冰涼等症狀,從中醫角度來說,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堅持晚上泡腳,時間以十五分鐘到三十分鐘為宜,泡到身體微微發熱,可助固養腎氣。可以用生薑30克、艾草10克,加入適量的水煮,大火煮,煮大約10分鐘後,加水泡腳。水溫大概45℃左右泡腳水中,水量要到小腿肚。生薑泡腳具有暖身驅寒、預防感冒、溫筋通絡、改善血液循環、提升睡眠質量等效果。艾草有溫經散寒、止痛祛濕的功效。
  3. 調養精神,放鬆心情:加強日照和光照:加強日照和光照是快樂起來的第一要領,好心情還要睡出來。 睡前半小時應避免腦力和體力勞動,不要帶着思考上床, 避免夜長夢多。

穴位

  1. 魚際穴:「魚」,魚腹,指拇指球肌群所形成的隆起;「際」,邊緣。穴位於掌後白肉隆起(大魚際肌)的邊緣,故名「魚際」。位於人體手拇指本節(第一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按摩魚際穴有治療咳嗽、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發熱、小兒營養不良、調節腸胃功能,更能調整肺的宣通功能。
  2. 風池穴:「風」,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風氣。「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內物質富含水濕。風池名意指有經氣血在此化為陽熱風氣。腦後兩側斜方肌旁的凹陷處。按摩風池穴有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鼻出血,耳聾,中風,口眼歪斜,熱病,感冒。

圖七

作者:黃炳鴻 澳洲註冊中醫師 撰寫

圖文創作:雪梨黃師 黃醫館

二零二三年月三十一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資料只供教育和參考之用。並非醫療建議。使用網站內容不構成任何醫患關係。雖然已盡力確保這個網站上資料準確無誤,但並不對該等資料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如果用戶正在尋求醫療建議、診斷和治療,他們應該諮詢自己的醫療或保健提供者。對於用本網站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cannot copy content of this page